80后“纺织状元”的奋斗路:要干就干到最好

日前,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名单公布,在30位获奖者中,有一张年轻的面庞格外引人注目。她就是来自山东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的细纱挡车工、高级技师王晓菲。1985年出生的她今年只有34岁,却已经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。

  “带着梦想工作”

  荣誉的背后很少有人一帆风顺,而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,王晓菲就是如此。

  王晓菲刚到恒丰公司细纱车间上班时只有18岁,当时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和四处飞溅的棉絮令她心烦意乱。细纱车间是整个纺织厂内劳动强度最大的车间,一年四季都要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上高温运转。特别是每年7~9月高温高湿季节,长时间待在车间,每日重复同样的工作,王晓菲总会面临全身起痱子的情况。

  环境的艰苦、操作技术的高要求让不少人退缩了。当时和王晓菲一起来到细纱车间的有42名学员,没过多久,就有不少人提交了辞职信,她也一度打起了“退堂鼓”。“每天都在上千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,手指上被勒出一道道血痕,下了班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。”

  苦归苦,累归累,但每当看到公司光荣榜上的一张张笑脸,王晓菲心底“当一名纺织状元”的梦想就会被点燃。

  “带着梦想工作,枯燥的练兵就不会再让我感到乏味。那时候我苦练操作,大家都说我长在了车间里。”天道酬勤,入行一年后,王晓菲便成为她所在车间的种子队员。她坦言,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,离不开自己干事的一股专心劲儿。

  “要干就干到最好”

  除了一股专劲外,王晓菲还注重创新。“创新意味着超越,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。”王晓菲说。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,王晓菲把钻研新技术、解决生产难题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。公司刚刚开始生产J4.8tex品种时,产品质量不稳定,王晓菲和小组成员一起,先后进行了上百次实验,多次改良,最终找到了最佳上机工艺,使棉纱一举达到优等质量指标水平,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。

  在工作中,王晓菲始终坚持“要干就干到最好”的信念,摸索出很多创新性的操作方法。她多次主持公司新品种开发,带头研发的“军用服饰纱线”和“森林氧吧纱线”均获得国家专利。一次,王晓菲在工作中偶然发现,困扰车间多时的瞬时断头率居高不下的问题,是由于植物染纱线颜色的原因,断头后不易被挡车工发现,进而无法及时处理。在她的坚持下,车间增加了车头激光灯来帮助挡车工及时发现断头。这一改进使挡车中的巡回减少了50%,为企业创造效益,进一步增添了发展活力。

  “带徒如深耕易耨”

  王晓菲虽然年轻,但她明白,要想让整个行业、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,不能只靠个人的进步,团队更重要。


多年来,王晓菲不断将自己的技能绝活传授给徒弟和新工。她所在的车间成立了“王晓菲操作辅导站”,她的手机号在全车间公示,她也24小时开机,只要有人遇到操作上的困难,王晓菲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示范。“大家开玩笑说我就是操作辅导110。虽然忙得不可开交,但也乐此不疲。自己干好了只代表一个人,只有整个班组、整个车间、整个企业都搞好了,才是真正的好。”

  在王晓菲的努力下,新工试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1个月,大大缓解了车间用工紧缺问题。她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技术过硬,每年都能在公司的操作竞赛上取得好成绩。其中一位叫李瑞瑞的徒弟,更是连续两年获得市级操作比赛第一名。

  “带徒弟犹如深耕易耨,想要激发他们的潜力,就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他们。”王晓菲说。截至目前,王晓菲已培训新工1000余人次,带出优秀学员15人。“能在一线岗位上踏实工作的年轻人都是好苗子,他们现在多吃些苦,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,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。”